被迫出口 最近有人给浦东软件园送来了一份“礼物”:在印度排名第四的萨蒂扬软件公司与浦东软件园签订协议,要合作建设一个为亚太地区用户服务的软件研发中心。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几个月,比这家公司更大的印度另外两家软件公司也要和浦东软件园合作,开拓亚太地区当然也包括中国的市场。有消息表明,三大公司的产值合起来占据印度软件工业生产总值的30%以上。 印度的软件产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印度本土市场的不发达使得软件公司必须走向外扩张的道路,在美国初战告捷更增加了印度软件产业走出去的信心,现在,他们把目标对准了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对印度人的到来,好客的中国人一如既往的欢迎,前不久印度NIT在中国培训市场几乎兵不血刃就从容立足,与近年来中国业界对印度软件产业模式的顶礼膜拜不无关系,这次印度软件公司来大陆拓展市场,无疑给了我们学习“以市场换经验”的机会,只是,我们不由不为“友邦”担心,这次,印度公司是不是选错了市场? 中国软件产业为什么要学印度?学印度什么? 印度的特色在于为别人打工,大量的国外订单支撑着印度的软件产业,为了能够拿到进军美国市场的入门证,印度公司的CMM认证成了第一道手续,软件公司进行CMM认证有点象中国的农民进城打工需要有厨师证、健康证,于是,学印度的首要任务就是大量的软件企业去争取CMM认证,大量的软件人才去考取各种资格证书,这正是印度NIT公司在中国开展培训的最大卖点。且不论是否拿了证就真的有了能力,现在的问题是,老师已经到你的门口赚钱来了,你跟老师学了招数,到哪里去赚钱?美国,老师已经去过了,显然美国已经不足以满足老师的胃口,你再去充其量吃点剩饭。 认为“中国的市场足够大”,是印度公司把中国当做亚太市场制高点的逻辑支点,事实上,早在许多年前,美国人就开始这么认为了:微软公司等一大堆美国公司早就在中国安营扎寨苦苦支撑,但是,施展了十八般武艺的微软中国公司2001年的营业额才一亿多美元,而同样大名鼎鼎的ADOBE公司2001年据说差点就要撤销了他那个仅有四五个人马四五条枪的“中国区”,原因是尽管“中国区”的业务持续增长,但与公司总部对于中国市场的期望相比,仍然差池甚大。 中国软件市场真的很大吗?中国软件产业真的赚钱很容易吗? 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在2002年年初的一次讲话中表示,2001年全年软件及系统集成行业的产值是750元,2002年的努力目标是要达到1000亿元。经验说明,软件与系统集成整个行业中,系统集成营业额所占比重通常较大,然而,即便按照软件产值只占其中的30%计算,软件市场的份额也应该有220亿元左右,另外一组数字也可以佐证说明软件市场的大小与此相近:吴基传在同一次讲话中透露全国按照国务院18号文件对软件企业实行“先征后返”的退税政策,全年总计退税20亿元人民币。众所周知,软件行业实际征收的增值税是3%,而正常情况下征收增值税是按产值的17%计算的,换言之,这20亿人民币占整个行业营业额的14%,据此推算,能够得出的数字是,2001年国家税收范畴意义上的软件业,产值为140亿元。考虑到退税的配套政策在各地贯彻不一和不是所有的软件企业、产品都得到了退税的因素,软件市场的实际产值可能略大于这个数字。 2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意味着,中国国内软件市场与印度国内软件市场大小相当,也意味着,这个产值仅仅是韩国国内软件市场产值的1/3,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的软件与其说是积极走向国内、开拓国外市场,不如说是被迫出口。 事实上,国产软件在国内的不济命运,共享软件最具有代表性。网络蚂蚁、网际快车、CD Maker等软件的作者身在国内,通过网络开展注册使用,收入中来自国外的部分占据了绝对多数,尽管这些产品在国内名声也很大,愿意付费使用这些软件的用户却极其寥寥。遍观www.shareware.net、www.download.com.cn等著名软件注册网站,软件的注册费大都只有每个软件10元、20元,但同样的软件拿到国外去,却可以收入几十美元。曾经有不少用户责怪网络蚂蚁早期为什么只有英文版而没有简体中文版,昔日义愤言犹在耳,却不见有人追问为什么在国内没有收益的软件却可以在国外大行其道,“走出去就能赚钱”的原因,难道真是中国人聪明不好“骗”、国外人“傻”爱付款? 果真如此的话,还是让中国的电脑用户“傻”一点吧,等到什么时候,中国的软件不再“被迫出口”,大家再聪明起来,也不算晚。